销售与市场网

1111Good in China

2013-1-16 14:50| 发布者: 化妆品观察| 查看: 105383| 评论: 0|原作者: 邓敏

222摘要: 故事得从反对声开始讲起。 2004年,欧盟国际贸易委员会建议,今后欧盟成员国的产品一律不分国别,统一使用“欧盟制造”的标志。但是该建议遭到了德国的坚决抵制,德国人坚持打上“德国制造”标记,并声称:“我们对我 ...

故事得从反对声开始讲起。

2004年,欧盟国际贸易委员会建议,今后欧盟成员国的产品一律不分国别,统一使用“欧盟制造”的标志。但是该建议遭到了德国的坚决抵制,德国人坚持打上“德国制造”标记,并声称:“我们对我们的产品印章感到骄傲与自豪。”很明显,在德国人看来,“德国制造”比“欧盟制造”更具品质说服力。

可是谁又能想到,就在一百多年前,“德国制造”还曾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,是刻在德国人额头上的耻辱印记?

上溯至十八世纪,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和科技的领导者,德国当时却还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。为了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,德国人积极向英国人学习,但他们的学习方式却令英国人恼怒不已。

原来,他们的学习方式就是剽窃技术,假冒仿造。著名的钢铁大王克虏伯,当年曾品着威士忌、抽着雪茄,风度翩翩地出入于英国伦敦工商界,但最终却被英国情报机构揭穿是德国工业间谍。而假冒的极致是德国“刀城”索林根,不仅仿冒英国著名的谢菲尔德公司的剪刀和刀具,干脆直接贴上谢菲尔德的商标销售并出口,这些行为严重触犯了英国人的底线。1887年,英国国会通过《商品法》,勒令所有进入英国的德国产品一律打上“德国制造”,英国人认为“德国制造”就是假冒伪劣、价廉货次的标志。

德国制造成了刻在德国人额头上的耻辱印记。也就是从那时起,德国人开始彻底自省并用行动改变。大多数企业开始把“用质量去竞争”定为首要目标,在设计上大力创新。十年后,英国人惊讶地发现,德国商品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是必不可少,而且质量可靠,价廉物美。而当初的间谍克虏伯最终制出了著名的克虏伯大炮,索林根城最终创造出了著名的德国双立人刀具。

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。日本制造和韩国制造都经历过这样的发展过程。如今轮到我们了----最新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,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,增强创新驱动新动力。德国制造的启示正成为中国产业升级中“用价值重塑中国制造”的重要国家战略。

2013年《化妆品观察》战略发布会上,我们提出了鲜明的产业发展理念,希望行业开始从Made in ChinaGood in China转变,这不仅仅是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,而是从制造产品到创造价值的进化,是对“中国制造”的重新塑造。

Good是一种态度,一种要求,一种标准。我看到所有优秀的人,都对“好”有着偏执的追求,所有的成功,都是对每一个细节做到更好的整体呈现。

然而,当我们在对行业提出Good的要求时,我们也在反思:《化妆品观察》有没有先做到Good?我们往往很容易给他人提出要求,提出意见,提出批评。如何面对自己,如何让自己做得更好,则是品观终身必修的课程:内容做到好看又好用了没有?发行是否可以再深入?活动够不够精彩?广告值不值得欣赏?五年来,品观一路狂奔,站在了媒体的前沿,但仔细思量,还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。2013年,对于品观,希望正如德国制造的1887年,是一个心态转变的分水岭。

品观团队的讨论会上,市场部郑海对自己提出了从Made in品观到 Good in品观的成长,发行部林娜用“差不多先生”的故事启发了大家。

差不多先生是胡适在民国八年发表的一篇寓言,嘲讽那些处事不认真的人,针砭国人敷衍苟且的态度,并认为差不多先生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。鲁迅也曾经说过:“中国四万万的民众害着一种毛病,病源就是那个马马虎虎,就是那随它怎么都行的不认真态度。”

虽事隔百年,但在我们每个人身上,多多少少都还存在这种凡事差不多的思想,正是这些态度令中国制造与早期的德国制造一样,成为假冒伪劣、低质廉价的代名词,新的国家战略面前,只有摈弃凡事差不多的态度,凡事追求做到更好的精神,对质量与创新的苛求,才能实现重塑中国制造的战略升级。

酷毙

雷人

鲜花

鸡蛋

路过

相关阅读

最新评论

验证码 换一个

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( 豫ICP备19000188号-5

GMT+8, 2024-4-25 18:16 , Processed in 0.044024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

© 1994-2021 www.cmmo.cn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