销售与市场网

进口葡萄酒:品牌化做早了?

2012-11-21 16:39| 查看: 156641| 评论: 0|原作者: 刘海涛

摘要: 谁都知道,葡萄酒最终要走上品牌化道路。问题是:时机到了吗?

“不做品牌,还赚着钱;做了品牌,反而亏本。”

近年,进口葡萄酒增长明显加快。2010年,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仅为0.9,其中只有不足20%是进口葡萄酒。这其中的上升空间有多大?光是躺在床上随便想一想,就足以燃起无数投资人挤破头来做葡萄酒的热情。

2008年到2010年底,仅温州市的葡萄酒商就注册商标1045个。他们中大部分都抱有做品牌的梦想。葡萄酒行业竞争的白热化程度,已经不亚于白酒和饮料。一些实力较强的进口商已经开始尝试品牌化运作,希望打造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品牌。

令人失望的是,运作成功者寥寥无几,很多酒商都面临严重亏损。

谁都知道,葡萄酒最终要走上品牌化道路。问题是:时机到了吗?

领先一步死,领先半步生。对环境认识不清,步伐迈得太快,结果就当了先烈。曾经踌躇满志的进口酒商站在十字路口:葡萄酒品牌运作,到底能不能做,什么时候做,怎么做?

 

市场熟了几成?

品牌核心价值不易提炼,品牌形象难以塑造

由于缺乏自己的葡萄酒文化和历史,中国一直没有主流的葡萄酒消费形态。没有主流的消费形态,品牌价值就难以提炼。

一些酒商试图从西方葡萄酒文化的角度去挖掘品牌价值,但事实是,不要说普通消费者听不懂,就是懂一点葡萄酒的中国人,认识也是参差不齐的——有的认产区,有的认年份,有的认葡萄品种,有的认法定分级。

无论从这些角度中的哪一个去寻找诉求,能够引起共鸣的也只是“懂酒人群”的一部分,也就是小众当中的小众。用小众定位,怎么可能征服大众市场?

但是,如果不是这些角度,又该是什么角度?又有哪个葡萄酒企业真正找到了品牌的核心价值?

在如此嘈杂纷乱的竞争环境中做品牌,必须提炼出强有力的核心价值,塑造出迎合目标消费群体的品牌形象。如果针对的群体过于狭窄,无法支撑企业的赢利需求,企业资金链迟早会断裂,品牌运作就难免失败。

品牌推广效果不佳

传播推广,要讲精准投放,要讲千人成本。然而,作为一种小众酒品,进口葡萄酒的目标消费群过于分散。也许,他们的文化程度比较高,也许,他们多半都在写字楼、机关单位里,可是,过低的消费人口密度决定了,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,很难找到一种合算的大众传播手段。

在尝试了多种推广方式之后,酒商们发现,还是组织品酒会、搞会员制营销、参加葡萄酒展会比较合算。

这些方法虽然有效,但仅针对葡萄酒爱好者这个小众群体,注定只能做到逐个培养,缓慢发展,远达不到品牌运作的速度需求。

可以这样总结:大众传播成本太高,小众传播效率又太低。

  没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鉴

模仿,是最简单的成功方式。然而中国的进口酒商却找不到榜样可以借鉴。

西方的市场环境和酒文化与中国不同,照搬他们的营销模式必然水土不服;而国产葡萄酒的成功路径,同样无法模仿。国产葡萄酒针对的是大众消费群体,通过牢牢掌控传统渠道来培育消费者,造就品牌知名度。进口酒商从来就不具备渠道优势,如果进入传统渠道去和国产酒厮杀,无异于以卵击石。

也许你要说,卡斯特和拉菲不是成功了?

事实上,卡斯特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张裕强势渠道的嫁接,是拥有成熟产业链的张裕利用渠道驱动品牌的成功,而不是卡斯特自身品牌运作的成功。

至于拉菲,这个法国五大名庄之首的全球顶级酒庄,就像LV、劳斯莱斯一样,在中国的成功离不开国际顶级奢侈品的血统。这两个品牌的成功之路,虽有值得学习之处,却不具备可复制性。


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。

(作者: 刘海涛)
责任编辑: 赵艳丽     责任校对: 肖亚超     审核:徐昊晨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,不代表本网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!
12下一页

酷毙
1

雷人

鲜花

鸡蛋
1

路过

刚表态过的朋友 (2 人)

收藏 邀请 分享到  

相关阅读

最新评论

验证码 换一个

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( 豫ICP备19000188号-5

GMT+8, 2024-4-20 14:09 , Processed in 0.034573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

© 1994-2021 www.cmmo.cn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