销售与市场网

跨国对垒本土:博弈升级

2012-9-3 14:23| 查看: 227207| 评论: 0|原作者: 史贤龙

摘要: 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实施了本土化营销,本来以本土资源取胜的本土企业,唯一的优势也要被抢占,双方PK,拿什么赌明天?各自胜算有多少?

跨国公司因经济实力、营销运作的成熟化,带着天然的优越感进入中国市场,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,也并非所向披靡、无可抵挡,事实上,因傲慢与隔膜导致水土不服而败退的案例,与成功案例一样多。从30年中国市场的竞争实态及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营销实践看,在所有开放竞争的行业,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战绩,可谓半斤八两,二者打个平手。

跨国公司vs本土企业

跨国公司“超级变脸”
跨国公司进入中国,确实带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,甚至傲慢,这是源于对其资源优势、品牌历史、产品优势、管理系统的自信。但十年之间,跨国公司在中国经历了一路领先、水土不服到入乡问俗的大转变。
1.收购为上策。西方商业遵循一个著名的定律:战胜不了的敌人就是朋友(据说出自钢铁大王卡耐基),这句美国式的商道与“只有永恒的利益”的英国式商道同样著名。这些商道思想直接影响了跨国企业将兼并(M&A)作为市场竞争上策的思维。从欧莱雅收购小护士,到百胜收购小肥羊、雀巢收购银鹭、徐福记,收购优质本土公司,并延续本土品牌操作模式,逐步改造供应链、管理系统等,是跨国公司本土化最成功的落地方式。
2.市场下沉。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之初,产品价格普遍高于本地产品,造成销售集中在一、二线发达城市的现象。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飞速进展,三、四线城市成为消费基数、购买力、市场启动速度、营销ROI(投入产出比)都很理想的“新兴”市场。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都进行了三、四级市场的渠道下沉、终端精耕,抢滩新兴商圈、卖场、零售终端等。
3.产品本地化与产品线延伸。产品本地化是跨国公司开始以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,对其产品内容、包装等进行改造。嘉士伯从2005年起,开始推出清爽的“冰纯嘉士伯”(Chill),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。肯德基更是稳步引入油条、豆浆、皮蛋瘦肉粥等中式快餐产品。汽车、体育用品等品牌普遍采取这种品牌策略,如耐克的高尔夫系列,宝马、奔驰的不同系列车型,目的都是要“通吃”品类各价格带的主流消费空间,压缩本土品牌的空间。
4.疯狂广告战。尽管央视标王悲剧里的主角大多是本土品牌(如秦池等),但不做标王的跨国公司才是中国媒介的真正大买主。从电视、杂志等传统媒体,到互联网、微博等新兴的数字媒体,跨国公司的媒介投放量都要大得多。时尚、奢侈品产业的所有媒体及其相关联的影视、活动等,都控制在跨国时尚集群(时尚集团、谢桦传媒、时尚芭莎等媒体,跨国品牌,跨国4A公司等)的手上,形成一个强大自我繁殖的产业链,成为本土时尚品牌、设计师品牌难以跨越的门槛。
5.渠道绞杀。在经历短暂的本土品牌的终端拦截冲击之后,跨国公司开始重视中国市场渠道的复杂性。最后一米的货架战争、分销商一体化、终端控制等渠道营销战法,开始出现在跨国品牌的营销预算之中。卡夫、联合利华、宝洁在现代零售终端的强势陈列,箭牌、可口可乐在三、四、五级市场的分销覆盖率,洋酒、洋啤对夜场酒水供应权(或经销商)的垄断,跨国化妆品牌对百货专柜的垄断,都说明跨国品牌的本土渠道战已经进入了“绞杀”阶段。

本土企业“近水楼台”
客观地说,就中国市场而言,有些产业本土品牌已经失去战略主导权,如汽车、数码、化妆品、时装、奢侈品等。但在家电、零售、体育用品、网络、电子商务、食品饮料等领域,还是出现了一大批的行业领袖级本土企业。这说明,在本土市场跨国公司虽然能量巨大,但优势实际上是短暂的,本土企业在本土具备着一些对抗或化解跨国公司压力的“原生性优势”。
1.人和优势。再强大的武器也要人去用,武器重要,拿武器的人更重要,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,用在商战中依然有效。本土企业用私交勾兑的人际关系,对抗跨国公司的资源强权。跨国饮料、冷饮品牌,可以投放展示柜、冰柜等,本土企业会通过投放冰箱电费等,让跨国公司的冰箱变成本土品牌的陈列道具,这是零售中的“货架战争”。
2.本土消费文化的天然屏障。文化可以融合并存,但很难完全同化。消费文化上的差异,是跨国公司最难跨越的障碍,即使进行最彻底的本土化。那么,所有与本地消费文化相关联的产业,从长远看,都必然是本土企业的舞台—这些产业当下的问题,还是本土企业的产品品质及营销关联没有真正专业化所致。
3.营销人才的回流。随着《劳动法》等内外环境的改变,本土企业的用人思维与人才待遇等也在变化,很多规模化的本土企业,在人才吸引力上已经超过了跨国公司。跨国公司对本土人才的晋升天花板与歧视做法,让优秀人才向本土企业回归。
4.本土营销的创新与进步。一部分中国式大败局的流星企业,并不能代表大多数本土企业营销能力的进步,就以中国企业主的EMBA培训热,本土营销高管的MBA化,本土企业与本土营销咨询策划的合作等来看,本土营销的进步就是一个必然结果。

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。

销售与市场网 www.cmmo.cn(作者: 史贤龙)
责任编辑: 赵艳丽     责任校对: 肖亚超     审核:徐昊晨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,不代表本网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!
12下一页

酷毙

雷人

鲜花

鸡蛋

路过
收藏 邀请 分享到  

相关阅读

最新评论

验证码 换一个

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( 豫ICP备19000188号-5

GMT+8, 2024-4-17 05:08 , Processed in 0.033526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

© 1994-2021 www.cmmo.cn

回顶部